發布者:澳门第一娱乐娱城官网 發布時間:2016-03-05 浏覽次數:611
近日,《關于推進“互聯網+”智慧能源發展的指導意見》(下稱為《意見》)正式發布,一方面可以看出政府對能源互聯網産業發展寄予厚望,産業發展擁有無窮的發展機遇;另一方面也能看出能源互聯網産業發展路徑急需規範化的頂層設計和指導。《意見》恰當地為産業未來10年的發展指明了方向,可謂是能源互聯網的第一個十年計劃。
過去一年中,“互聯網+”發展勢頭火熱,但能源行業内部卻未能就“智慧能源”與“能源互聯網”的邊界達成清晰共識,對其認識要麼過度聚焦,要麼泛泛而談,并沒有抓住信息化與能源融合的本質和核心競争力。所以,本次發布文件的一大創新,就是首先對能源互聯網的概念和邊界做了明确的界定:“‘互聯網+’智慧能源是一種互聯網與能源生産、傳輸、存儲、消費以及能源市場深度融合的能源産業發展新形态,具有設備智能、多能協同、信息對稱、供需分散、系統扁平、交易開放等主要特征。”
結合能源互聯網的内涵和《意見》内容,筆者談談自己的有關看法:
其中,“多能協同”,為能源互聯網劃清了産業邊界。《意見》中明确,從煤、油、氣管網智能化到冷、熱、電多能融合,均在能源互聯網産業發展規劃中,而不僅僅局限于電力。從系統運行的角度來看,多種能源相互補充、互為備用,可以有效提升能源系統運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從能源互聯網企業的角度來看,意味着市場規模份額的擴大,由于能源智慧化技術在基礎技術架構層面是相似的,那麼能源互聯網企業就有了跨界的可能,從而有了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從《意見》中可以看出,以“互聯網+”智慧能源來革新能源系統,不僅是要在技術層面深挖,更要在商業運營、産業發展和政策銜接的層面充分借鑒互聯網發展的成功經驗,隻有這樣才能算是吃透了“互聯網+”的概念。
“開放共享”,構建去中心化的能源信息體系。隻有實現能源信息在不同類型、不同所有制、不同規模的企業之間的暢通流通,才能保證能源互聯網産業全面而平衡的發展。能源互聯網的互聯,不僅指硬件/物理層面的連接關系,還包括軟件/信息層面的連接,通過物理-信息架構的雙層創新,才能創造出能源生産-消費之外的其他價值,促進能源系統運營方式的快速轉變。在《意見》中,從始至終貫徹了“讓能源互聯網落地生根”的發展思路,而創造價值正是實現該目标的不二法門。
同時,值得一提的是,能源信息資源能發揮功效的前提是,放開能源市場,為不同企業和用戶釋放足夠的擇優空間。目前,恰逢我國推進能源系統市場化的提速期,市場化進程正逐步展開,無疑為能源信息兌現其隐含價值提供了良好的制度窗口。另一方面,能源互聯網的自動化和智能化又将對豐富能源市場行為、促進市場資源優化配置起到推動作用。
創新模式,促進能源互聯網的商業模式創新。互聯網之所以能取得前所未有的成功,秘訣就是能将互聯網技術與商業模式相匹配。商業模式決定了企業與用戶之間的關系,在能源互聯網體系下,可能能源用戶同時也是能源生産者,所以能源互聯網商業模式的進化必須與能源系統運行方式相匹配,才能促進商業模式與技術發展之間發生化學反應,達到“1+1>2”的效果。
從《意見》内容可以看出,能源互聯網産業發展注重産業發展和制度設計的連貫性。可以說,該文件上承宏觀國家戰略,下啟微觀的技術和産業發展,廣泛地與中國現有的能源和低碳發展政策對接,從能源市場化改革到可再生能源發展,再到需求側響應與管理,形成了多維統一的政策和技術發展體系。
可以說,《意見》内容有效繼承和整合了之前中國在工業信息化融合和能源互聯網産業發展中的經驗,這不僅将為已取得一定發展的相關技術搭建發展的舞台,也會令我國能源革命加速完成。
政策一經釋放,産業情緒将進一步被點燃。在《意見》為産業構築宏圖之後,一方面,相關企業要加快技術研發,并明确企業未來的發展布局,在未來的能源互聯網系統中找到自身定位;另一方面,政府機構則應細化發展戰略,加快研究後續制度方案設計,并協同相關企業、産業聯盟推進能源互聯網标準化體系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