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者:澳门第一娱乐娱城官网 發布時間:2017-12-29 浏覽次數:695
煤改氣的初衷是好的,希望籍此減少大氣污染。但是到如今煤改氣卻改出個氣荒來:采暖用氣供應不足,大量煤改氣後的企業停産,這些企業停産又引起了連鎖的企業停産,造成的經濟和社會損失有多大,現在都還無法估計。昨天液化天然氣的現貨最高市場價格達到了1萬3千元,才僅僅給這場氣荒畫了一個逗号;天氣越來越冷,據說天津一個關鍵的液化天然氣接收站預計要到明年1月中旬才能投入運行。沒人知道液化天然氣的價格在未來的三個星期裡還要漲到多高?
氣荒已經造成的損失是無法挽回了。但亡羊補牢,未為晚也。總結教訓,有利于防止今後冬季出現後果這麼嚴重的氣荒。為此,我總結出來可以汲取的九條教訓作為抛磚,以為引玉:
▷ ▷ ▷ 首先,在決策進行大規模煤改氣時,不應該輕視國際天然氣供應的安全性問題。據說這次造成氣荒的直接原因是,中亞賣給中國的天然氣供應被截留,每天給中國的供氣量減少了幾千萬立方米。但國際天然氣供應的不安全性世人皆知。前些年,烏克蘭天然氣危機導緻歐洲很多國家冬季出現氣荒,甚至因建築采暖供氣中斷凍死了不少人。而中國前幾年也出現了幾次氣荒,盡管後果不是很嚴重。因此,對于國際天然氣供應的不安全性,必須事先準備能有效應對的措施。
能源問題的決策有所謂的四大評價指标:經濟性,安全性,環保性,氣候保護性。中國是個人均油氣資源匮乏的國家,因此天然氣的供應安全性較差;使用經濟性也不好;環保性和氣候保護性則介于燃煤與風光能源之間,不是很好。而采暖是個季節性耗能,必須進行季節性能源存儲,所以季節性存儲成本較高的天然氣,用于冬季采暖,不僅供應的安全性下降,而且還生出了一份不菲的季節性存儲成本(相比之下,工業企業的煤改氣沒有這份季節性存儲成本)。因此,天然氣是否适宜作為建築采暖的主力能源,需要做認真的思考。畢竟“宜氣”方可“則氣”。
▷ ▷ ▷ 其次,儲氣庫的建設嚴重滞後。為了應付上述的國際天然氣供應的不安全性和季節性波動,對進口天然氣依賴較大或/和(因為冬季采暖造成)季節用氣波動較大的國家,一般都建有相當存儲能力的儲氣庫;譬如,德國的天然氣儲氣庫能力足夠其三個多月的消耗。但現在中國的天然氣儲備隻能維持十天左右的消耗,有些地方天然氣儲備能力甚至不到三天。
儲氣庫,是對付季節性用氣波動和氣荒的保險杠。而中國的大規模煤改氣,實際上是在儲氣庫不足、沒有這個保險杠的情況下,冒險闖關推行的,犯了能源安全的大忌。沒有建設足夠的儲氣庫,一是因為煤改氣規模太大速度太快,儲氣庫來不及建設;二是經濟原因,一立方米的儲氣能力,需要投資3至8元;根據最近十部委《關于印發北方地區冬季清潔取暖規劃》的文件介紹,中國冬季天然氣采暖的建築面積為約22億平方米,按平均15立方米/平方米的采暖需氣量,按60%的用氣量需要在非采暖季存儲、其餘40%在冬季供給計算,僅為此中國就需要建設大約200億立方米的儲氣庫,這就需要投資1000億元左右;如果還要考慮國際天然氣供應的安全性,則需要建設的天然氣儲氣庫容量更大。這也反應了季節性用氣有高昂的季節存儲成本。
如果将天然氣的季節性和供應安全的存儲成本計入采暖用氣的價格中,現在冬季采暖用天然氣的市場最終用戶價格(不是用戶的實際支付價格)估計是4元/立方米左右。這就意味着,一個農村家庭煤改氣,一個冬天燒2000立方米的天然氣,能耗費用就是8000元左右。而現在燒煤,也就是2000多元。這是一個巨大的财務負擔。至于這個負擔居民負擔多少?政府補貼多少?則就是另外的問題了。問題的本質是,采暖用天然氣的儲氣庫建設費用至今還沒有着落,自然就還沒有足夠的儲氣庫。
▷ ▷ ▷ 第三, 給大規模煤改氣配套的一個海港的液化天然氣接收站在今年冬季采暖季到來之前,沒有按時完工。否則,每天可以多進口幾千萬立方米的天然氣。問題是,對于沒有應對的預案。是這個液化天然氣接收站的業主單位沒有報告,還是政府有關部門發現了其不能及時完工,卻沒有及時采取有效的應對策略?公衆對此不得而知。
另外,液化天然氣的海上運輸也有能源安全性的問題。2015年12月,據說由于一船運載進口液化天然氣的貨船遭遇霧霾不能停靠港口,造成北京市的天然氣短缺,很多公共建築的室内氣溫降到攝氏14度以下。
▷ ▷ ▷ 第四,氣荒發生後,絕大多數燒天然氣的熱電聯供設備或燃氣鍋爐沒有使用燃油作為天然氣的替代燃料。是沒有安裝燃油後備的功能?還是有燃油後備功能但用戶不願意啟用?國際上,使用天然氣的熱電聯供設備或供熱設備(包括燃氣輪機、燃氣發動機和大中型燃氣鍋爐,不包括家用的燃氣爐)一般都配有燃油後備,與儲氣庫配合實現所謂的燃氣雙保險,在出現斷氣時使用後備的燃油。我曾經參觀過德國凱澤斯勞滕市的熱電聯供站,同時有燃煤和燃氣鍋爐,并建有儲油罐。燃煤負責基本負荷,燃氣負責峰值負荷,用燃油作為燃氣鍋爐的備用燃料。在液化天然氣成本已經高于燃油兩倍的情況下,大量的燃氣設備卻沒有啟用燃油後備,究竟是什麼原因?
▷ ▷ ▷ 第五,煤改氣的規模太大,遠遠超過了天然氣保障能力。有人說,新增天然氣需求隻有一少部分來自于建築采暖煤改氣,大部分新增天然氣需求是工業企業的新增用氣,并且在這次氣荒危機中與建築采暖争氣。說這話的人可能是不知道或者是選擇性地遺忘,這些新增的工業用氣需求,絕大部分恰恰是這次政府主導的工業企業大規模強制煤改氣的結果,是這次煤改氣大躍進的主戰場,而采暖煤改氣是在次要的戰場。
筆者曾到河北省的一個生産紙箱闆和包裝紙的工業區去過,那裡所有生産紙箱闆和包裝紙的企業都被政府強令要求進行了煤改氣,總需求量達每日20多萬立方米(相當于1萬個農村家庭采暖的用量)。這些企業因為煤改氣,熱力成本翻了一番還多;氣荒危機發生後,管道氣供應斷了,被迫采用液化天然氣,氣價又翻了一番多;最後連液化天然氣也買不到了,被迫停産;因為停産損失太大而使用高價液化天然氣繼續生産的企業,則被戴上了與民争氣的罪名,成為這次氣荒的替罪羊。
企業因為氣荒停産在這個冬季造成了多大的經濟損失?現在還很難估計。因為上下遊企業有供應鍊依存關系,一旦上遊企業停産,就會造成下遊企業的連鎖停産。前天,我出差遇到一家水泵企業的代表,他告訴我,他們企業不用氣,但現在産品的交貨期也出現了大規模的延誤,原因是給他們生産部件的上遊企業因為斷了氣給他們交不了貨。
對于工業領域的煤改氣,真需要好好論證一下,哪些燃煤窯爐适合煤改氣?哪些不适合?工業企業煤改氣的步子邁多大合适?
▷ ▷ ▷ 第六,氣荒危機出現後,有關政府部門沒有及時采取應對措施,甚至發出了錯誤的信息,耽誤了應急措施的及時啟用。
這次氣荒危機早在10月份就發生了。隻不過當時華北大部分地區還沒有到采暖季,因此廣大民衆沒有感覺到問題的嚴重。在10月31日某政府部門舉辦的新聞發布會上,有關的官員卻表示:“正同有關部委保持密切的溝通和聯系,完全能夠滿足冬季清潔取暖需求,即使個别地方出現了民用氣短缺問題,也會及時調劑,确保氣源充足供應。”本來,如果給一些時間,基層政府、能源供應企業和天然氣用戶是可以采取一些補救措施的,譬如,供不上氣的農村可以準備燃煤爐和燃煤。但是,因為以為采暖期到了以後氣源能夠得到充足供應,事先沒有做好氣荒的準備。
▷ ▷ ▷ 第七,在出現氣荒的情況下,為減少煉焦爐的污染物排放,仍然要求煉焦爐減産,延長出焦時間。每生産一噸焦炭,可産約400立方米的煉焦煤氣,其中甲烷(天然氣的絕大部分)有約100立方米。如果河北省每天減産10萬噸左右的焦炭,就會減産1000萬立方米左右的甲烷,而這個量可以滿足約100個城市家庭或者50萬個農村家庭的燃氣采暖。
▷ ▷ ▷ 第八,發生氣荒危機後,有關政府部門應該承認自己工作中的失誤,給廣大人民群衆一個道歉,求得廣大人民群衆的諒解,畢竟“良句一句三分暖”。有關政府部門不應該起勁地為自己辯解,将氣荒說成是客觀因素,甚至把責任推給無辜者——譬如抱怨按照有關政府部門的指令實施了煤改氣并應該按照合同獲得穩定天然氣供應的工業企業搶走了建築采暖的氣源。推卸責任既不利于問題的解決,更損害了政府的信譽。是人都會犯錯誤,廣大人民群衆不會強求自己的政府一點兒錯誤都不犯,隻是希望少犯些錯誤,不犯已經犯過的錯誤,不犯可以預知的錯誤,不犯大錯誤。
▷ ▷ ▷ 第九,通過這次氣荒危機,需要認真地探究:為什麼這場氣荒會被坐等發生?如前所述,這場氣荒在10月份就已經發生了。中央有關政府部門頻繁地派出了那麼多的環保督導組,去各地督導環境治理工作,包括督導煤改氣的工作;成百上千的工業企業被斷了管道天然氣,被迫使用昂貴的液化天然氣,因而企業家們紛紛向地方政府發出呼籲;成百上千的地方政府官員也都知曉了這個情況。連我這個非政府工作人員因為去企業,也發現了氣荒及其後果的嚴重性,并發文章《氣荒威脅不可輕視》。難道中央有關部門不知道已經發生的氣荒嗎?是下面的官員不敢報告?不願報告?還是報告了卻被上級官員不當一回事?或者上級官員當了一回事,但各個部門卻還一直在“研究研究”?
直到好幾個城市采暖的供氣受限,連醫院的供氣也要被削減,大家在12月7日才見到了一份簽發日期為12月4日的應對氣荒的文件,這時距離11月15日——北京、天津和河北中部地區的采暖啟動日期,已經過去整整三周了。在這三周中,成千上萬的民衆在冰冷的房間裡挨凍。
在此,想起我每天在上下班的路上看到的一條标語:“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如果我們的政府工作人員,不僅關心對自己工作的考核指标,而且不忘為人民服務的初心和使命,會發生這樣的事情嗎?
對此我聯想起了2003年那場突如其來的薩斯傳染病危機。我不由得不問一個有點兒沉重的問題:“是不是都在坐等出事?”很遺憾,這已經超出了煤改氣和氣荒的範疇。
2014年的夏天,媒體對我在北京的一個研讨會上的發言如此記錄:“中國如果煤改氣(我當時的原話是大規模煤改氣),那是不可承受之重,從經濟性和能源的安全性講,都沒有可承受之力,所以千萬不能做這個事兒。北京的煤改氣,我相信過不了多久就得全部退回去。”(這個“全部”可實在有點兒信口開河)
不幸被我言中。兩個多星期前,北京市重新啟動了唯一一座作為備用的燃煤熱電廠,實現了首都圈煤改氣,北京市氣改煤。但盡管如此,首都圈的天然氣供應依然緊張,使用天然氣的工業企業依然大批停産。中國煤改氣的大躍進終于回到了它起步的原點,并為此付出了且在這個冬天仍要繼續付出巨大的經濟和社會代價。這個代價巨大的教訓,應該在未來的治霾工作中引以為戒。